close
  其實這已經是存在於版上的文章了,只是最近為了想要在巴哈上申請達人,所以因著規定的要求舊加上了圖片及說明,希望能夠如規則上說的可以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以及可看性囉。
 
  首先要跟大家說明的是在這邊所提到的"姿勢"跟一般所認知的有所不同。這邊所說的姿勢指的是利用身體的移動”來傳遞一個訊息。那這樣的"姿勢"有許多的功能,像是調解溝通的流暢與節奏,維持溝通時的注意力,加強語言,建議語言的特色以幫助記憶,甚至有時候可以取代語言。
雖然不雅,但我想"比中指"應該是最具溝通意函的姿勢了。

  那可以取代語言功能的姿勢通常被稱做「自主性姿勢」(autonomos gestures)。一般來說這些姿勢有著直接相對的語辭,當我們使用這些姿勢的時候不需要依靠語言就可以傳遞我們所要傳遞的訊息。例如我們比出ok的手勢,我們伸出大拇指來稱讚人,我們伸出中指來罵人都可以算是這類的姿勢。一般來說,我們在不能大聲說話,或是極為吵雜的環境下我們會使用這樣的姿勢傳遞訊息。但是這樣的姿勢同樣會受到情境的影響(包含文化、關係等等)。像是ok的手勢,在台灣和美國代表ok,在台灣和日本則是代表錢,在法國和比利時是罵人沒有價值的意思,在義大利南方則代表混混,希臘和土耳其則帶有性的暗示。所以請記住,在我們環境中姿勢所代表的意義,並不代表別的環境中會有同樣的意義
神奇的ok-在台灣和美國代表ok,在台灣和日本則是代表錢,
在法國和比利時是罵人沒有價值的意思,在義大利南方則代表混混
,希臘和土耳其則帶有性的暗示

  上面說的取代語言的姿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常見,但其實只佔我們溝通行為中所使用姿勢的一小部分而已。更多的部分我們所使用的姿勢都是用來扶助我們的語言,像這種姿勢也可以被稱為解釋者(illustrotors)。這種姿勢的功能比較常見的有四種類型:一種是在解釋我們所說的事物,一種是用來指引的姿勢,一種是用來作為標點符號功能姿勢,一種是用來調節溝通的節奏與流暢性。
  
  以下就用這一些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第一種姿勢像是我們說到鋼琴的時候,就會比出彈琴的姿勢。又或者是我們說到女性身材會提的時候,會比出葫蘆狀的姿勢等等。
華視天才衝衝衝手語歌的單元,充斥著解釋事務的功能姿勢

  第二種姿勢像是在溝通行為中有人過於激動或是吵鬧的時候,我們會伸出雙手來,手掌向下輕微的擺動,來指引對方冷靜或是安靜下來;又或者是藉由遞茶端水等動作,引導對方冷靜下來,如下圖。

  第三種姿勢像是我們討論比較激動的話題,說到一個情緒激昂的高點時,會拍一下桌子,這個動作可以被試為這樣姿勢,代表著驚嘆號。
  第四種姿勢像是一群朋友有人問了一個大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時,這時候我們用手指指了某人示意他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手指伸出的姿勢就可以視為是用來幫助溝通維持流暢的姿勢。
  上面所說的只是幾個簡單的例子,其實在生活中我們談話的時候還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姿勢在幫助我們的溝通。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其實這些姿勢並不是我們學習了之後才存在於我們的溝通行為中,事實上不論我們知不知道這些姿勢的功能,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普遍的在使用。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去知道甚至是去研究這些姿勢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可以藉由知道及學習這些姿勢的供能來檢視自己的溝通行為,好讓我們與別人的溝通行為能夠更順暢,也更得心應手。切記這樣的知識是用來檢視自己的溝通行為,而不是用來檢視別人,切記!切記! 
  切記!切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loudgary 的頭像
cloudgary

白雲的居所

cloudga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